火箭新赛季的争冠之路,确实因申京在防守端的持续隐患而蒙上阴影。这位土耳其中锋在进攻端展现的全能才华无可置疑——热身赛对阵德国狂砍25分9篮板4助攻,11投9中的恐怖效率,以及日益精进的策应和脚步,都证明他是火箭战术体系的重要轴心。杜兰特称其“与众不同”,更凸显其进攻价值。然而防守端暴露的短板若不解决,可能成为限制火箭上限的致命软肋。
面对施罗德等速度型后卫时,申京屡次被一步过掉,防挡拆时进退失据,既无法及时外扩干扰投篮,又难以快速回撤护框。其2米11的身高和一般横移速度,在换防小个时劣势明显。申京臂展和弹跳限制其封盖能力,上赛季场均封盖仅0.9次,更多依靠站位和预判干扰进攻。高阶数据显示其防守效率虽位列联盟中游,但面对顶级挡拆组合时仍显吃力。热身赛中多次目送对手上篮而未伸手干扰,更暴露专注度问题。
在火箭阵中,伊森、小史密斯等锋线常需协防补位,填补申京防挡拆失位留下的漏洞。这种“擦屁股”任务不仅增加他们的体能消耗与伤病风险,更分散其在进攻端的精力。若长期如此,可能抑制年轻核心的成长空间。常规赛中,火箭可凭借深度轮换掩盖问题;但季后赛对手必将锁定申京为突破口。顶级后卫借挡拆逼申京换防将导致单打成功率陡增;空间型五号位外弹三分,会迫使申京远离禁区削弱护框。上赛季他场均遭遇749次包夹位列联盟第二,防守端可能遭遇同等级别的针对。
申京防守端的消极瞬间引发质疑:是体能有限需“省电”供进攻,还是防守意愿不足?中锋换防后卫本就极耗体能,类似伊森的“死亡缠绕”仅能维持20分钟。但若关键时刻仍懈怠,恐动摇球队信任。今夏火箭续签奥科吉等防守尖兵,外线防守资源充沛。但若申京作为内线支柱无法提升单防稳定性,体系仍存结构性短板——尤其当杜兰特为保存体能减少协防时。
破局需要申京在攻防两端作出取舍,强化核心短板。减重提升横移、苦练近距离干扰技术,并保证防守专注度的持续性。其罚球命中率从73%升至77%证明特训有效,防守端亦可复制此路径。乌度卡可设计战术兜底方案:防守端采用“伪换防”策略,允许申京优先沉退护框,由锋线挤过掩护追防;进攻端则利用杜兰特牵制力为申京创造更舒适终结环境。轮换时序也需优化,衔接段搭配亚当斯等肉盾中锋,让申京错开对方主力挡拆手。
申京的防守问题绝非“定时炸弹”般不可控,但确实是火箭争冠之路的关键变量。若其能将进攻端的进取心复制到防守端,并依托体系扬长避短,火箭双塔仍具备撕裂联盟的潜力;反之,若放任攻防失衡,华丽数据终将沦为“零和游戏”——进攻端的每一分,都可能因防守端的疏漏而加倍奉还。新赛季的火箭能走多远,或许正系于申京在防守端伸出的那只手能否真正举向对手的每一次进攻。